读《鲁滨逊漂流记》有感 六年四班 苏贵淇
《鲁滨逊漂流记》主要讲了一位敢于冒险,年轻气盛的青年——鲁滨逊·克鲁索不顾家人的反对,上了一艘船,几番波折后到了巴西,经老船长的资助,开了一家种植园。后来,鲁滨逊放弃种植园稳定且可观的收入,再次出海冒险,谁料,船在一个偏僻的小岛搁浅了。几乎所有的人遇难。鲁滨逊幸运地活了下来。他用自己的双手将小岛创造成了一个美丽、富饶的人间天堂,还从土人手中救下一个名叫星期五的土人,以及星期五的爸爸和一个西班牙人。之后,鲁滨逊帮来到岛上的船长夺回了船长的船,回到了巴西,成了巨富。
鲁滨逊在家人坚决反对他出海冒险时没有改变想法,在种植园使自己可获得一笔不小的资产时并不安于现状,流落荒岛时也没自暴自弃,意识到袭击土人十分危险时更没有见死不救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鲁滨逊是一个有主见、有冒险精神、坚强、不怕挫折、见义勇为的人。
星期五是本土人,比较愚钝,这也使他憨厚、可爱、讨人喜欢。星期五被鲁滨逊救下后成为鲁滨逊的仆人,之后便一心一意地为主人服务,并改掉了吃人肉的恶习,被鲁滨逊教化成了一个文明人,这表现了星期五的知恩图报、乐于接受新知识。他毫无异议地接纳了鲁滨逊所信仰的宗教,这也侧面反映出星期五对主人的忠诚。
鲁滨逊爸爸劝鲁滨逊不要出海时说的那句话——“中产阶级是最理想的阶层”,这话也的确有道理,但它不适用于鲁滨逊这种追求冒险的人。这便是为什么鲁滨逊放弃了他的种植园,再次出海。即使鲁滨逊充分意识到“安分守己”一点有多好,他仍会扬帆起航。
《鲁宾逊漂流记》的作者评价此书时说:“这更是生而为人的普遍状况:为生存而奋力挣扎。”《泰晤士报》评价时说:“作为一个人,首先应该学会的是生存。”这本书使我意识到生存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、轻松。也许我们并没有发现,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存努力,鲁滨逊更是如此,“鲁滨逊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,而是和我们一样生活着,他的困境我们都有曾体会:黑暗、饥饿孤独和恐惧。”《泰晤士报》这么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