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油角 四年6班 陈弘觉
包油角,是广州人过年时一项喜庆的传统。以前,离春节还有十来天,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,炸煎堆油角了,为的是祈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——油油润润、富富足足。但是听爸爸说现在已经很少家庭包油角了。所幸的是,今年的春节,我终于有幸体验了一回包油角的乐趣。
年三十的下午,我早早地来到了奶奶家。刚一进门,奶奶就一把把我紧紧的搂住,用粤语说到:“弘觉,点解宜家先嚟吖?我哋等咗你好耐啦。等你嚟包油角啊。”①说完,她就把我拽到了餐桌前。姑妈、小表弟早已坐在了餐桌旁,笑嘻嘻地看着我。
开始包油角了。奶奶把准备好的猪油和鸡蛋倒进了装着面粉的大碗里,然后像变魔法似的,将面粉变成了一团面团,然后又将面团来回揉了好几遍。听姑妈说,这样做是为了油角吃起来更加酥脆。接着,奶奶撕出了一小块面团,用擀面棍将小面团来回碾压,压成了一块不规则的“薄饼”,正当我思索着这是如何做到时,奶奶又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个不锈钢的圆盖,利索在“薄饼”上“盖”出了好几个规整的圆片——油角皮。这时,姑妈打趣地说:“我们小时侯,最喜欢把圆电筒的头拆下来,用来盖油角皮,可好玩了……”就在姑妈沉浸在童年快乐的时光时,奶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油角皮了。
接下来,奶奶开始教我填馅和锁花边了。奶奶从桌子下拿出了一盘馅料,馅料里有炒香的花生、芝麻、砂糖,黄白相间,煞是好看,还飘出一阵阵甜香。奶奶将油角皮平铺在手掌上,然后慢慢捏成了一个窝,接着舀了一点馅料放进去,紧接着把油角皮对折,把重叠的两条边捏紧,“弘觉,接落嚟噶锁花边好紧要噶,搞唔好,等阵油角就会对你笑啦。”②奶奶边说边开始锁花边,大拇指和食指默契地配合着,把油角皮边一拧一压,不一会儿一条美丽的花边出现了,紧紧地锁住了馅料。一只油角成形了。奶奶连续做了几个,我目不转睛地看了一遍又一遍,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环节。
终于,轮到我亲自动手了,我早已按耐不住,手痒痒的。我撸起袖子,迫不及待地拿起油角皮铺平在手上,依葫芦画瓢地做了起来。放馅料时,我使劲地一勺一勺地往里面填馅料,当我要捏合时,馅料就像调皮的小娃娃一样拼命地往外挤,我又把他们推回去,这样来回几次,但是无论如何,油角总是“合不拢嘴”。我不甘心地放走了一些“娃娃”,油角皮的两边终于合上了。接下来,就是最难的部分—锁花边。我一边锁花边一边走神,想着我的油角会爆吗?炸出来是什么样子的?味道会怎样?正当我“游魂”时,奶奶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:“弘觉,你睇吓你嘀油角变成咩样?你喺度锁花边定喺拧耳仔啊?”③我猛地低头一看,我手中的油角成了一个四不像,我又重新锁了一遍,还是“歪瓜裂枣”似的。正当我着急万分的时候,奶奶从我的手中接过油角,又耐心地教起我来,“上拧、下压;上拧、下压……”。又轮到我了,我努力地回想着奶奶刚才的手法,心中不断地念着口诀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,我始终没有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油角,要么胖了,要么瘦了,要么“天生畸形”,要么“发育不良”……旁边的小表弟也比我好不了多少,逗得奶奶哈哈大笑。
最后,我索性去玩花样——包奇形怪状的油角,别看我“正经”事没做好,可这等“奇葩”事我却做得不比别人差。我陆续做了“太阳花”、“小乌龟”、“小茨菰”、“汤圆”,甚至还做了个“笑口常开”……
正当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,奶奶宣布:“炸油角啰。”奶奶把所有的油角统统倒进了早已滚烫的油锅里,不一会儿,油角“娃娃”们一个一个地浮到了油面上,这时香气弥漫到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。10分钟后,奶奶捧着刚炸好的油角从厨房出来,只见油角娃娃们换上了油亮的金黄色衣裳,挺着涨涨的肚子。别看它外表硬邦邦的,实际上却十分酥脆。大伙儿早已“口水直流三千尺”,各自认领着自己包的油角。不一会儿,一锅的油角就被抢光了,大家连声说着“好吃、好吃”。此时的我一边舔着嘴唇,一边沉浸在自豪和幸福感当中,想到我一下午的劳动没有白费,还终于学会了包油角。
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,期待着下一次包油角。
注:①:粤语。译:“弘觉,为什么这么晚才来?我们在等你包油角呢。”
②:粤语。译:“弘觉,接下来的锁花边很关键,弄不好,待会儿油角都会冲你笑。”
③:粤语。译:“弘觉,你看看你的油角成什么样了?你是在锁花边还是拧耳朵呀?”